
近日,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成功为一名77岁高龄老人行无导线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术。
77岁的李爷爷因反复头晕、心慌症状持续三个月,近日突发晕厥急诊送往医院。经系统检查,心电图显示其存在显著心律失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监测数据显示最慢心率仅28次/分,平均心率45次/分,远低于正常生理需求。考虑到患者高龄且伴有严重疤痕体质,传统经静脉植入起搏器需在胸壁制作囊袋并留置电极导线,术后可能面临切口感染、导线断裂及静脉血栓等风险,经多学科会诊后,专家团队建议采用最新一代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方案。2025年3月1日,患者转入我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接受专科治疗,术前评估确认其符合无导线起搏器植入适应症,综合评判该技术可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创伤、风险并保障远期疗效。且能让患者长期继续保持无障碍的慢跑、快步走、骑单车等身体锻炼的习惯。
3月2日,由鲁祖建主任医师带领介入团队成功为该患者行永久性无导线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手术耗时仅35分钟。术后6小时患者即可下床活动,原反复发作的头晕、心慌症状完全消失,未再出现黑矇或晕厥发作,术后72小时顺利出院。在术后3个月内持续多次随访数据显示,患者日常活动耐力显著提升,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
术前心电图
术后心电图
李爷爷的案例充分印证了无导线起搏技术在特定复杂病例中的临床价值,通过微创化、精准化的治疗手段,既规避了高龄患者的手术风险,又满足了其对术后生活质量的高要求。随着电池技术的突破及远程监测功能的完善,此类起搏器的使用寿命已延长至12-15年,配合无切口、无导线的特性,正逐步成为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传统治疗方案难以覆盖的高危人群开辟了全新治疗路径。
科普小知识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是心脏起搏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它克服了传统起搏器的部分局限性,为特定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更接近生理性起搏的治疗选择。和传统的起搏器相比较,技术优势:
1、不需要植入电极导线,降低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导线断裂、感染、静脉阻塞等)的发生率。
2、微创植入,无手术切口,仅通过股静脉穿刺植入,无需皮下囊袋,减轻植入部位的疼痛和不适感,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
3、起搏器小巧轻便,植入位置更加灵活。
4、无导线起搏器电池寿命可达12-15年,而传统起搏器电池使用寿命6-8年,故无导线起搏器能减少更换电池的次数。
无导线起搏器的适应症:
1、症状性心动过缓(如窦房结功能障碍、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传统起搏器禁忌者:如静脉通路异常、既往囊袋感染史。
3、年轻或活动量大患者:避免导线长期磨损风险。
责编:邢修宇
一审:胡蔓
二审:刘宏远
三审:姚军 陈世杨
来源: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
鼎城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整改整治成效通报会召开
陈远调研鼎城区“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陈远带队开展“八一”前走访慰问活动
陈远主持召开鼎城区“八一”建军节座谈会
陈远主持召开鼎城区半年度经济形势分析暨重点工作结账会
陈远主持召开鼎城区商贸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何朝辉带队赴成都、彭州开展学习考察
陈远主持召开鼎城区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工作落实情况座谈会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