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科技赋能,做AI时代的智慧干部
2025-08-19 08:26:32          来源:鼎城区委组织部 | 编辑:赵诗雅 | 作者:何璐君          浏览量:365

鼎级传媒客户端8月19日讯(通讯员:何璐君)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政府治理模式。面对眼花缭乱的技术工具,作为基层干部,可能会无所适从,产生能力恐慌,但也正因为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我们更应主动拥抱AI技术,让“智慧治理”替代传统工作方式。以下从四个维度探讨如何让AI赋能基层工作,助力干部提升效率、优化服务。

多分析,少重复,让决策搭上AI快车。基层干部常被戏称为“表哥表姐”,大量时间耗费在数据整理、表格填报等重复性工作上。AI的引入可彻底改变这一状况。通过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系统能自动完成数据采集、表格生成等机械工作,让干部从“填表员”变回“决策者”,实现身份归位。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试点应用的AI经济分析系统,能自动归集辖区企业纳税、用工等数据,智能生成产业发展报告。过去需要一周完成的分析工作,现在半小时就能出具专业建议。在民生领域,AI可快速分析12345热线数据,自动识别群众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帮助干部精准锁定工作重点。

多预警,少被动,让治理装上智慧雷达。传统基层治理往往是“事后救火”,而AI让“事前防火”成为可能。重庆市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佳桥社区安装的智能安防系统,通过AI摄像头不仅能识别高空抛物、占道经营等问题,还能分析人员聚集趋势,提前预警可能的群体性事件。在防汛抗旱工作中,AI气象分析平台可提前72小时预测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内涝点,自动生成应急物资调配方案。重庆市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应用的智慧养老系统,通过分析水电用量等数据异常波动,成功预警多起独居老人意外情况,真正实现了“未诉先办”。

多服务,少跑腿,让群众体验云端窗口。“办事难”一直是基层治理的痛点。如今,AI正让“指尖办事”成为现实。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推出 “AI村助”系统,村民通过手机语音提问就能办理低保申请、宅基地审批等事项,系统自动核对信息、生成材料,审批时间从15天缩短到2天。在便民服务大厅,智能导办机器人可同时服务多位群众,解答80%的常规问题。AI材料预审系统能自动识别缺失项,让群众"一次办成"。大连市金普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引入AI,开发“前置办”“智能办”,窗口排队时间平均减少60%,群众满意度提升35个百分点。

多透明,少盲区,让权力运行阳光普照。基层"微权力"监督一直是个难题。AI技术正在构建“不能腐”的智能防线。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应用的“三资”监管平台,通过AI分析村集体资金流水,自动预警异常支出,去年发现疑似问题线索较人工核查增加3倍。在惠民补贴发放中,区块链+AI系统能自动比对各部门数据,精准识别重复领取、虚假申报等情况。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实施的AI“阳光扶贫”系统,使扶贫资金发放差错率从5%降至0.3%。干部们感慨:“现在每笔资金都在‘玻璃房’里运行,想犯错都没机会。”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AI不是冷冰冰的技术,而是基层干部提升治理能力的“趁手工具”。唯有顺应时代,转变观念,把AI当“同事”而非“对手”,积极拥抱并掌握智能办公、数据分析等实用技能,才能真正克服本领恐慌,不做“数字鸿沟”中的掉队者,让基层干部在民生服务、应急管理等工作中大放光彩,推动基层治理真正踏入智慧化的新阶段。

责编:赵诗雅

一审:胡蔓

二审:刘宏远

三审:陈世杨 姚军

来源:鼎城区委组织部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