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探讨“赵必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课题
2023-06-06 16:02:05          来源:鼎城区融媒体中心 | 编辑:肖芳 | 作者:贺冰冰、杨语心          浏览量:789

​【导语】6月5日,“赵必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学术研讨会在鼎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学者聚集在此,展开了热烈的学术交流,提出了许多深化赵必振学术研究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同期】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教授、赵必振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梁颂成 赵必振研究从2017年启动以来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出版了《赵必振文集》《赵必振译文集》,2018年召开了首届赵必振全国研讨会,在社会上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年又建了一个赵必振生平文化纪念馆,和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红色纪念馆,对于鼎城人民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非常有意义的。

【同期】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 李爱军 我也希望能够在后续的学术活动中,能够继续参加这样的学术活动。我觉得常德市的领导和鼎城区的领导,包括党史办对赵必振这样一个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人物的挖掘做得比较好。这与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要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述是非常一致的。我们就应该像常德打造地方文化名人名片,挖掘他的历史价值,对于后续赵必振工作的研究我是这样想的,可以把赵必振的后续研究,不仅要发的纳入到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早期传播,还可以纳入到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当中,这样更能凸显赵必振后续研究的这个工作的意义。

【同期】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国语学院 副教授 鲜明 赵必振的诸多翻译作品有着独特和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些翻译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他在波澜壮阔的宏大历史背景下,肩负着人民和时代的历史使命,他一生杰出的翻译业绩是近代发展思想史的缩影,赵必振曾经学过日语,他的国学基础扎实可以充分理解原作的含义,他的翻译作品在当时有相当的需求,并受到广泛的欢迎。他的翻译兴趣与当时的文化界是一致的,总体来说,赵必振的诸多翻译作品是符合晚清的五大主题的,分别是了解世界、求强求富、救亡图存、民主革命和科学启蒙,我希望鼎城区充分利用并挖掘这个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期待我们学者共同努力取得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责编:肖芳

来源:鼎城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鼎城新闻
最新资讯
我要报料

  下载APP